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专题专栏>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宜春市2023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通报

来源:宜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宜春市城市管理局) 作者: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4-01-09 09:38:00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按照省、市相关总体安排部署,主动担当、创新方法、强化举措、攻坚克难,聚焦美丽城市建设、美丽乡镇建设、美丽农村建设、美丽通道建设以问题为导向,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取得较大的工作实效。根据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组各季度暗访情况成员单位年度考评成绩,县(市、区)排名靠前的为:靖安县、铜鼓县、丰城市;进步较大的有万载县、丰城市、高安市;前十的乡镇是:璪都镇(靖安县)、石溪管委会(奉新县)、黄岗镇(宜丰县)、牌埠镇(铜鼓县)、黄茅镇(万载县)、湖塘乡(丰城市)、天台镇(袁州区)、洋湖镇(樟树市)、新界埠镇(上高县)、八景镇(高安市);排名后五的乡镇是:墨山镇(上高县)、新街镇(高安市)、淘沙镇(丰城市)、洪塘镇(袁州区)、江西省双金园艺场(樟树市),(以上乡镇排名不分先后)。现将工作开展情况通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改变观念比创新,按县施策,对照先进提标准。

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2023年各地立足实际、整体布局、系统谋划,扎实有力推进城市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提升以及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显著。实现了基础设施大提升、环境卫生大提升、管理水平大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大提升。

1、紧盯设施短板放大招聚焦基础设施短板,大力开展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行动。一是按照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种标准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明确“一清七改”实施标准,并进一步完善周边环境设施、功能配套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2023年,全市纳入改造计划的老旧小区147个、37146户,已全部开工,开工率100%,完工123个、29638户,完工率83.7%,小区完工率排全省前列。

二是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按照“路平、沟通、水畅、灯亮、洁化、绿化、序化”的标准,一巷一策,突出特色,重点实施街巷道路破损修复后“黑化”、人行道品质提升、地下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各类线缆下地或规整、绿化行道树和路灯照明完善建设等。2023年,全市改造计划为103条,已全部完工。其中丰城市改造提升背街小巷48条,投资2091.23万元。

三是加快实施2022年中心城区老城北片区部分管网建设项目,总计新建污水管网3.9千米,新建雨水管1.2千米,并对部分积水点和丧失功能井进行改造。

2紧盯问题反复出实招各地持续整治城郊结合部、城中村、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区域环境,不断提升公路、铁路、学校园区及老旧生活区环境质量。整治违规违法建筑,逐步消除存量、遏制增量丰城市将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强力改善农贸市场基础落后、设施陈旧的面貌,关停并转建设路、恒丰2个菜市场,新建剑西、二建、东路等10个菜市场。目前已完成了剑西、东路、等6个菜市场建设,为散担摊贩“安家落户”,有效解决了“马路市场”难题。

3紧盯闲置地块谋新招规范收储地块、征拆地块围挡设置,整治围挡残缺、破损、脏污现象,清除围挡内积存垃圾,畅通道路交通,保护行人安全。各县(市、区)利用“边角料”建设32个“口袋公园”,共为宜春市增加“绿量”约15万平米。其中樟树市、丰城市超额完成任务。铜鼓县大力推进城市生态园林绿化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对闲置土地进行绿化美化,完成花海建植,成为市民们拍照游览的网红打卡地市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受到群众普遍赞誉,实现“小投入”赢取“大民心”。

4紧盯小微环境献奇招展公厕、小型绿地、楼道等小微环境整治,推行“一厕一品、一厕一景”,让城市更有温度。规范车辆停放、电动车充电行为。整治餐饮、汽车维修、再生资源回收等商户影响环境行为。宜丰县“美颜+净化”让老旧小区油烟再不见。今年以来,宜丰县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贯穿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全过程,在12个老旧小区2163户居民改造中,积极示范推广“美颜+净化”模式,综合有效治理老旧小区油烟问题。

5、紧盯环境卫生有妙招常态化、高标准加强城区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全面清理卫生死角,及时清运生活垃圾,不断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加强保洁频次,对垃圾桶、果皮箱、护栏、公交站台采用“机械冲洗+人工擦拭”的方式进行清理,亮化城市家具,改善宜春各地基础设施面貌。宜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宜阳新区分局以提升环卫保洁质效为目标导向,通过优化作业方法、提升作业标准、更新作业装备,实现“软件”“硬件”双提升,着力构建适应新时代的环卫保洁体系,打造“城美境优”的城市公共空间。

6、紧盯环境顽疾下狠招加强线乱拉牛皮癣防盗窗泥头车等顽疾整治。全面完成主次干道、主要公共场所、重要交通节点的线缆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居民小区、背街小巷的线缆整治工作,推动如期完成线缆整治三年行动任务。综合运用治、堵、疏等方式,争取根治城镇牛皮癣现象。以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前提,开展主次干道、重要建筑以及重点街区防盗窗整治,提升城市风貌品位。加强对出入建筑工地的泥头车管理,落实工地、道路降尘措施,实现车轮无泥、车身清洁、密封运输。宜丰县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大力开展城区“蛛网”线路专项整治行动,近年来共投入资金近50万元、绿藤3.2万米,对城区5个社区、一个村及所有背街小巷的各类“蛛网”进行了改造、整理或拆除,切实为群众营造了整洁、美观、安全、舒心的生活环境。

(二)强化举措比攻坚,对镇下药,揪住难点促提升。

紧紧围绕力争实现乡镇镇区功能与品质“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创特色”的目标,坚持系统谋划,强化要素保障,紧锣密鼓推进一批民生项目,有的放矢铺展开一系列举措,美丽乡镇建设按下了快进键、跑出了加速度,总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提升集镇环境整治。聚焦“地面、立面、顶面、水面”,扎实开展环境整治十大专项攻坚行动,着力解决集镇环境脏乱差现象,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集镇环境。全市实现城乡垃圾环卫“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和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43个示范类乡镇和靖安县、宜丰县所辖乡镇全部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稳定在98%以上2023年,共清理卫生死角28902处,清运生活垃圾27.93万吨,清除“牛皮癣”8.8万处;新增乡镇配套污水管网205.4公里、改造污水管网38.2公里,提升扩容改造污水处理厂16座;全市共有各级河湖长3080名,开展巡河湖13万余次,清捞各类区域垃圾1.12万吨,投入人员15.3万人次;拆除集镇违法建筑及废弃空心房、危旧房6058栋,全域推进“线乱拉”整治和沿街立面整治,614条道路街巷蜘蛛网完成整治562条主干道立面完成整治完成83个乡镇农贸市场完成改造提升,取缔不符合要求农贸市场14处;39个乡镇启动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54个乡镇启动创建省级卫生乡镇

2、提升集镇功能品质。聚焦集镇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的目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群众急需什么就干什么”的要求,精心谋划实施一批填空白、补短板、强功能、优环境、惠民生的项目,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补齐乡镇功能服务设施短板,提高乡镇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集镇居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2023年全市计划启动美丽乡镇建设项目871个、总投资76.4亿元。计划年度完工项目651个,其中新建或改造乡镇中小学幼儿园52、敬老院27个、文化场馆14座、文化广场及公园游园49卫生公厕26道路 92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658个,其中已完工396个,完成投资21.18亿元。

3提升建筑风貌特色。沿街立面专项整治,按照建筑特色化、街道景观化、管线规范化、空间明亮化、设施标准化、绿化花化的要求,提升集镇建筑风貌、优化景观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塑造特色鲜明、整体协调的乡镇建设风貌,形成了禅韵、徽派、新中式、赣西民居、客家风情、现代等多种建筑风格。如樟树市临江镇将立面整治与街区更新、传统建筑保护有机统一,展现具有地方特色的庐陵风格,使千年古镇焕发新颜;万载县仙源乡注重保护革命旧址,讲好红色故事,彰显红色文化,让人记得住革命历史;靖安县三爪仑乡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老建筑进行整治修缮,最大限度保留集镇原有建筑风貌和肌理,展现浓郁的知青文化,让人留得住乡愁。

4、提升集镇管理水平。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集镇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常态化整治脏、乱、差现象努力实现常治长效。各地成立了乡镇综合执法部门,建立了集镇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加强对集镇街道、农贸市场环境卫生和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等行为的动态巡查。部分乡镇探索实施“街长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环境整治。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审批”,乡镇居民基本实现办理业务“只进一扇门”。全市乡镇“雪亮工程”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全部建成,在提升集镇综合管理水平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展现作风比效能,穿村引线,融合点面显风貌。

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成功经验,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取得明显成效。截至12月上旬,全市共完成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32961个,年度任务完成率174.7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5.30%,较2022年底提升8.99%。全面完成2000个村点村庄整治建设任务,25户以上宜居村庄整治覆盖率达95%以上。靖安县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靖安、铜鼓、宜丰、樟树等4县市被认定为全省美丽宜居先行县;靖安、奉新、铜鼓、明月山等4县区被认定为全省“美丽活力乡村+乡宿”联动建设先行县。全市乡村面貌持续提升,农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1强化组织保障,不断凝聚思想共识。印发了《2023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点《关于转发<关于加强农村改厕全过程规范化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十四五时期全市新农村建设五大专项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对农村厕所革命、新农村建设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狠抓落实。召开全市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局长会议、全市新农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会、全市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座谈会等有关会议,进一步凝聚起高质量完成今年度工作任务的思想共识。按照“三同五当”形式,采取查阅资料与现场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新农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进行全面督查,为确保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2强化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厕所革命。一是严把技术标准关。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实行首厕过关制,大力推进农村改厕示范户建设,每个村高标准建设1-3户农村改厕示范户,印制农村改厕“明白卡”,逐村逐户发放宣传。全市共发放改厕“明白卡”28.0346万张二是严把改厕质量关。组织工作人员仔细地抽检各县市区2022年以来问题户厕整改质量和新改建户厕质量,要求各地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三是严把公开公示关。建立农村改厕全过程公示机制,以自然村为单位设立改厕公示栏,1654个自然村改厕公示栏已上墙。四是严把竣工验收关。实行县级验收制度,各地均制定农村改厕验收办法,市局按一定比例进行抽验,对抽验不合格率较高的地方重点督办。

3强化“四个坚持”,持续提升村容村貌。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将新农村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实行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市直单位挂点帮扶。各县市区相应健全组织机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坚持规划引领。遵循村庄脉络、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乡风民俗等因素,聚焦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等宜居村庄,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十宜十不宜》要求,不搞形象工程、不搞重复建设大拆大建,突出七整一管护”“十个一”“八个有重点内容,推动村庄整治建设品质提升。三是坚持建管同步。按照五有五定包干要求,全市2199个行政村积极探索建立了村庄环境常态化长效管护模式。整合雪亮工程”“平安乡村等平台视频资源,创新搭建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截至目前,关注人数60多万人,受理办结问题8万多件,问题处理完结率、群众好评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四是坚持群众主体。按照党政主导、群众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原则,注重宣传发动,突出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一约两会”作用,新农村建设促进会实现了县县全覆盖,成立了179个乡镇分会,吸收会员3979人,每年通过新农村建设促进会筹集资金近亿元,立足实际,搭建起新乡贤支持家乡建设、发展乡村经济、参与乡村治理的平台。

4强化保护发展,示范引领乡村振兴。一是生态保护化村点为景点。靖安县璪都镇港背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本村良好的生态资源,围绕绿色、古色、红色,以环境提升塑形,建设宜居乡村,实现了从富裕村—“十三五”贫困村“十四五”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蝶变,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港背村的绿色发展之路二是资本下乡化“风景”为“钱景”。宜丰县天宝乡平溪村充分发挥先天优势,通过城乡环境整治在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旅游产业,致力把“风景”转化为“钱景”,发展烧烤、品茶、研学、酿酒等业态,走出一条富民强村的美丽经济新路径。让绿水青山成为村民致富创收的“幸福靠山”,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提供动力。三是转换思路化副业为产业。奉新县罗市镇港下村采用不绣钢围档圈种菜地别出新意,居民房前统一规划庭院内种植花卉苗木,既美化了环境,又发展了庭院经济,成为乡村振兴一道风景线

(四)优化通道比服务,拓展思路,助力全域共发展。

按照“政府主导、问题导向、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集中治理的方式,高质量推动城市交通要道、河湖岸线沿线的净化、绿化、美化建设。印发《关于建立“河(湖)长+警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协同推进河湖管理保护的意见》、《宜春市2022年清河行动方案》、《宜春市普通公路路政执法与公路养护管理联动工作制度》。通过集中治理,实现沿线环境干净、整洁、清爽,自然生态保护良好,城乡环境风貌管控到位,将交通要道、河湖岸线沿线打造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1、坚持集中整治与日常巡查相结合。全市路政巡查出动执法人员19829人次,出动执法车辆5291台班,组织开展全市范围的路域环境集中整治行动5次,各县(市、区)自行开展行动368次,出动人员2467人,出动执法车辆及清障机565台,拆除违法搭建360处,整治违法采挖13处,清理违法堆放558处,清理占路为市655处,拆除非公路标志牌883块,铲除非法种植物50处。共排查出“四乱”问题360处,复核遥感疑似问题图斑2649处,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2、坚持集中宣传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积极组织开展全国“路政宣传月”活动,通过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出动执法宣传车等形式,向广大群众普及路政管理法律法规,同时,组织人员深入公路沿线、源头企业、建筑工地、学校、社区等进行广泛宣传,为群众安全出行提供有温度的交通服务。联合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五部门组织开展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全面排查整治河道采砂领域乱点乱象问题,紧盯重点河段、敏感水域和“采、运、销”等重点环节,强化与公安部门联动,依法立案查处非法采砂、运砂行为,努力维护正常河道采砂管理秩序。开展采砂巡查785次,出动执法人员4076人次、执法车辆1180次,立案查处涉砂违法行为27起,罚款金额35万元,没收非法所得6.192万元,移送公安机关非法采砂案件3起。

3、坚持幸福河湖建设与环境整治相结合。认真落实2022年1号省总河(湖)长令《关于发布<江西省关于强化河湖长制建设幸福河湖的指导意见>的令》的决策部署,全面启动11条(段)幸福河湖建设,覆盖所有县市区,尤其是靖安县依托良好的禀赋基础,为全省唯一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县市区。市本级着重谋划袁河中心城区段“一江六河”幸福河湖项目,结合河流特点奋力打造城市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宜春样板”,截至11月底,已完成年度投资74.16%。将河湖水面保洁工作纳入河长制工作统一推进。重点排查清理水电站、排水闸、入河口、取水口、辖区(设区市、县交界)交界处等重点区域,严防水葫芦一放了之、任由出境。截至11月底,全市共清捞各类塑料、水葫芦等水面垃圾1.12万吨,投入人员15.3万人次。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整治效果不平衡:我市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在有些县(市、区)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因各地重视程度不同、基础设施不同、经济实力不同,导致整治效果不平衡,一是各县(市、区)之间整治工作差距较大,一些地区受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影响了整治工作的全面推进,缺乏深入推进后劲;二是城区、乡镇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较大,有的县(市、区)城区整治力度非常大、整治效果极为显著,但是乡镇和农村的环境整治工作拖了后腿,影响整体排名。

2、整治标准不够高:尽管环境整治工作近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进,但是整体成绩并不高,整治标准不够高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认识标准不高,有的乡镇领导片面认为城乡环境整治就是搞卫生,只关注了表面的环境问题,而忽视了更深层次的环境问题的解决,更有甚者卫生都搞不好,对市里下发的整治工作要点及考评方案,一问三不知,不知晓整治内容、工作标准、考评细则;二是精细化管理标准不高,有的乡镇城乡主要干道,农贸市场周边环境卫生、出店经营管理到位但深入房前屋后乱堆柴火、线乱拉、牛皮癣等现象仍然随处可见;有些乡镇、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落到实处,所管辖区环境卫生差,乱堆乱放现象为严重。

3、整治合力不够强: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然而,仍有部分县(市、区)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主要还是靠牵头部门即城管部门单打独斗,未将整治压力转导至乡镇基层,没有完全建立成员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协调联动不够顺畅,未形成有效合力。在实践中,存在部门间缺乏有效的协作配合、工作推进效果差的问题。

2024年工作要求

2024年,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美丽城市建设、美丽乡镇建设、美丽农村建设、美丽通道建设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压实责任,强化举措,攻坚克难,全力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干出新成效、再台阶、亮点

1、压实责任,全面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全域整治效果。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各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推进环境整治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狠抓工作落实。各县(市、区)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把关,持续优化工作方案,细化责任分工,落实专人负责,不折不扣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按照“标准要高、内容要全、工作要细、效果要好”的要求,坚持牵头部门与责任单位联动协作,做到重点工作与长效管理相促进,问题整改与常态管理相结合,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水平。

2、提升标准,全盘统一思想认识,提升整体整治水平。对照省、市城乡环境整治工作要点,立足我市实际,认真制定并组织开展好争创一流城乡环境工作:一是争创一流城区环境整治行动,主要开展好城市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城区老旧农贸市场及各专业市场改造整治、开展城区临街建筑乱象整治提升、开展建筑工地集中整治、加快推动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责任落实工作推进机制等;二是争创一流乡村环境整治行动,重点强化集镇环境卫生和镇容秩序管理、巩固提升村庄人居环境质量;三是争创一流沿线环境整治行动,巩固提升交通要道沿线环境质量,重点选取高铁、国省道、河道沿线风貌进行改造,以点带面进行全线整治提升。

3、强化宣传,全程跟进舆论导向,提升干群整治合力。积极发动各单位及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一是加强部门联动配合,协调相关单位从各自职能出发,按照“渠道不变、各计其功”原则,协同加强资金投入、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在全市上下营造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整治工作氛围二是突出群众主体,通过“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四大理念,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把环境综合治理的紧迫感、责任感传达给每一位宜春人,让群众看在眼里、听在耳里、想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上;使每个宜春人,既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又是身体力行者;建立一个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统筹工作机制,使广大群众自觉自愿地拥护和参与到这项活动中,让群众“唱主角”,不断改变城乡环境面貌。

                 宜春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2024年1月9日

附件: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宜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宜春市城市管理局)版权所有:宜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宜春市城市管理局)

赣公网安备36090202000074号赣ICP备06000141号政府网站标识码:3609000044